市生态环境局实施核查机构动态考核机制,每年通过招标筛选优质机构并公布考评结果。对存在出具虚假报告、牟取不当利益、擅自使用企业敏感信息等行为的核查机构,除依法处罚外,还将实施五年市场禁入。考评结果直接关联次年招标资质,倒逼机构持续提升核查质量。
管理细则明确规定,核查人员须为核查机构专职人员,禁止同时在两家及以上机构任职,且需具备碳排放核算、清单编制等领域专业背景及实践经验。此举从源头杜绝跨机构利益关联,保障核查结果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重庆依托三峡库区竹林资源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创新“碳汇收益权质押+农户分红”模式。首期500万元碳汇质押贷款支持5个行政村发展生态产业,农户通过参与竹林管护和碳汇分红,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项目采用国际VCS标准核证,预计年减排量2万吨,已纳入重庆碳市场交易体系。该模式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核查机构年度考评制度,综合评估其工作质量、合规性及服务质量,考评结果直接影响次年招标资格。核查机构需配合主管部门验收复核及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对拒不整改或存在重大问题的机构,将取消后续五年参与资格。公众可通过投诉举报渠道参与监督,生态环境部门承诺对举报人信息严格
新规细化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市级部门负责统筹征选与考评,区县部门落实属地监督。要求核查机构主动配合复查复核,对拒不整改或屡次违规者从严惩处。同时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模式,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形成全方位监管合力。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每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遴选核查机构,重点考察其法人资质、专业能力、历史业绩及信用记录。中标机构需签订承诺书,确保无利益冲突行为,并接受动态考核。未通过考评或存在违规行为的机构将被纳入黑名单,五年内禁止参与本市核查工作,以此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和技术升级。
根据管理细则,核查机构需对核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技术文档、内部评审记录等关键资料实行全流程加密管理,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十年。任何环节的数据篡改、伪造或泄露行为均将面临严厉追责,情节严重的将被永久列入行业黑名单。
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机构管理细则》,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通过官方渠道举报核查机构或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生态环境部门承诺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并依法依规处理投诉。此举旨在构建全民参与的监管网络,进一步规范核查市场秩序,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可靠,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重庆碳市场独辟蹊径,将非电力天然气开采纳入控排范围,开发全国首个天然气开采碳汇项目。通过"碳汇收益权质押+用能权交易"创新模式,某气田企业获500万元融资支持,预计年减排甲烷8万吨CO₂当量。配套建立的跨省用能权交易平台,首单完成湘渝50万吨标煤交易量。该探索为传统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新路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全面统筹碳排放核查工作,承担核查机构公开征选、动态管理及年度考评主体责任;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等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则聚焦辖区核查活动日常监督,重点落实问题整改与违法行为查处。两级协同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全域覆盖的监管网络。
核查机构须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涵盖数据采集完整性、核查过程规范性、内部技术评审独立性等核心环节,并对核查报告终身负责。原始资料、支撑材料及评审记录需加密保存至少十年,确保数据可追溯性,严防篡改或泄露风险。
针对擅自使用商业秘密、出具虚假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行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依法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五年市场禁入等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震慑效应。